天游线路检测中心登录-欢迎您

学术研究

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中国森工的历史巨变

中国森工的历史巨变

 

森工走过道路的回顾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建设面临经济困难和原材料奇缺,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前几年五年计划建设,木材在经济建设中成为工业支柱产业,交通铁路的枕木、桥涵、矿山的矿柱、通讯的电柱,大多都是用木材,房屋建筑大多也是砖木结构,民用家具,造纸都需要木材。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我国的林业和森林工业,1949年建国时就组建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1951年组建林业部,1956年又成立森林工业部。1952年决定有计划开发内蒙古大兴安岭,修建牙林线铁路和森林铁路,1962年中央决定成立东北林业总局,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郭维城(铁道兵司令)任指挥,罗玉川任政委兼特区区长,196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开发金沙江林区会战指挥部,由梁昌武任指挥。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林业和森林工业的重视和关怀。


我国集中连片的大面积国有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及西南、西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面积达5.1亿多亩,覆盖了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和西南、西北高山峡谷、江河源头,构成了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的高山屏障及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储备基地,担负着维护东北和西部广大地区及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澜沧江等重要水系的生态安全和国家木材安全重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响应建设祖国边疆,开发建设林区的号召,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交通铁路部门职工,汇集到林区,当时条件十分困难,气候严寒,冬天零下30-50度,夏天30-40度,住的多数是板夹泥房子和帐篷,交通十分困难,通讯落后,那时候国家有困难,实行先生产后生活,林区职工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先后在东北、西南、西北组建157个国有林业局,修建了不少城镇和1238公里森林铁路,98411公里公路。林业职工达241.77万人,为国家提供木材20多亿立方米及大量人造板等林产品。营造人工林690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8.6%,提高到2016年的22.3%


林业取得的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取得的,中央领导多次到林区视察和调研,经常听取林业的汇报。1956318日,毛主席(还有刘少奇、邓小平、彭真在座)在中南海听取林业部李范五、雍文涛汇报林业工作。当汇报到全国国有林区有固定的林业产业工人40万,每年生产木材10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年给国家上缴利润56亿时,毛主席感到惊讶(注:资料显示,1956年全国财政收入287亿元,铁道、交通、邮电等部门收入21.3亿元)。随后,他高兴地插话说林业真是一个大事业,每年给国家创造这么多财富,你们可得好好办哪!”1954327日毛主席还给东北森林工业劳动模范大会发了贺电:我祝贺你们在林业工业生产中所获得的成就几年来,你们在恢复与发展东北的森林工业和供应国家与人民需要的木材工作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20141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林区视察慰问时指出,林业工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大家。在听到阿尔山林区已全面停止采伐,正处在艰难转型期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是的,森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森林资源集中过度采伐,重森工轻营林,重采伐轻加工,重视林木的利用,忽视其他资源的开发,重国营轻集体,形成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单一。在体制上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社企不分,社会负担重,企业办社会,如办学校、医院、商粮、通讯、城建等。


因此,集中反映在森林资源锐减,一些局可采资源枯竭,和企业经济危困。即:两危,森林可采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严重阻碍国有林区建设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林区的指导思想有了改变,从单一的计划生产、单一的林业经济、单一的所有制形式,转到以营林为基础,以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采育结合,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轨道上来。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辉煌成就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态持续恶化,特别是1998年长江流域、嫩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灾,进一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两危局面突显。在这样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试点期间(19981999年)中央投入资金114.75亿元。19989月在四川、云南省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试点。200010月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天保一期工程。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

工程一期(2000年~2010年)实际投入118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119亿元,地方配套67亿元。主要用于木材停伐减产后的森林管护、职工一次性安置、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和政社性支出、公益林建设及地方财政减收补助等。此外,免除债务118亿元(其中免除森工企业金融机构债务103亿元,免除世界银行贷款15亿元)。在实施过程中,工程区成立机构、健全制度,相继颁布禁伐令,关停工程区木材采伐、运输、加工企业,有效推进了工程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工程一期累计少砍木材2.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净增加1.5亿亩,森林覆盖率增加3.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加约7.25亿立方米,折合经济价值为3654亿元,为工程总投入的3.08倍,16.19亿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平稳转岗和安置了富余职工76.5万人,其中一次性安置42万人。


从实施情况来看,应该说天保一期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效果是明显的,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林区的经济和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正是因为看到这些好的成果,2010年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天保二期工程(2011年~2020年),工程规划总投资244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2195.2亿元,地方投入245亿元),保护范围在延续一期的基础上,增加了丹江口库区的11个县(市、区)(主要是为保护丹江口水源地,保障北京淡水输送),保护面积达到17.32亿亩。截至2017年底,二期工程中央共安排天然林资源保护资金178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91亿元、中央财政资金1697亿元),累计完成中幼林抚育任务1.5亿亩,公益林建设任务4500万亩,后备森林资源培育930万亩。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项保险补助政策基本得到落实。管护面积19.32亿亩。


在天保工程二期实施过程中,国家对天保政策作了大的调整:


一是在坚持和完善天保工程一期原有补助政策的基础上,新增国有中幼林抚育、重点国有林区后备资源培育补助政策。


二是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基础上,国家林业局分步骤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于2014年、2015年全面停止了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6年取消了十三五天然商品林采伐限额,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争取把全国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是在工程区全面停止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基础上,2016年启动湖南、江西等6个省区集体和个人天然林商品林停伐奖励补助试点,2017年试点工作扩大到16个省区市,安排奖励补助面积集体和个人天然林商品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四是在工程一期补助政策的基础上,连年递增和提高中央补助资金。2012年国家投入天保资金272.69亿元,2017年提高到533亿元,投资翻了一倍。2015年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将国有林管护费补助由5/亩提高到6/亩,2016年又提高到每亩8/亩,2017年再次提高到每亩10/亩。社会保险补助基数也逐年提高,2015年社会保险年缴费工资总额由2008年社会平均工资的80%提高到2011年社会平均工资的80%2017年提高到2013年社会平均工资的80%。同时,2016年将人工造乔木由300/亩提高到500/亩,人工造灌木林由200/亩提高到240/亩,封山育林由70/亩提高到100/亩,飞播造林由120/亩提高到160/亩,补植补造和改造培育由200/亩提高到300/亩,天然林保护补助标准逐步提高。


天保工程作为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重要标志,在新时期也成为我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天保工程从试点至今已经历20年,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成为我国实施成效最为显著、综合效益最大的生态工程之一。


一是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呈现恢复性增长。天保工程实施二十年来,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与天保工程试点时的五次清查结果相比,天保工程区天然林面积增加了0.9亿亩,占全国天然林面积增量的57.1%;天然林蓄积增加了11.0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4.6%,天保工程区的天然林面积、蓄积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工程区森林面积净增6390.4万亩,活立木蓄积净增2.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33.7%提高到58.2%,增加24.5个百分点。龙江森工集团森林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分别增加了1636.5万亩、3.07亿立方米和10.6个百分点。)森林资源的恢复性增长,为建立和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夯实了资源基础。


二是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减轻,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据河南省花园口水文站监测,黄河含沙量2016年比2000年减少了90%。据第五次荒漠化、沙化土地状况公报,内蒙古工程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2016年比2009年分别减少480万亩和210万亩,实现了双减少。宁夏沙化土地面积由天保工程实施之初的2475万亩减少到2014年的1773.9万亩,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沙漠化逆转。重庆工程区森林涵养水源达147亿立方米/年,年均增长5.4%;森林固土量达0.95亿吨/年,年均减少流失量5.3%。青海三江源区10年来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水源涵养量增幅达6.25%,相当于增加了560个西湖。水土流失的减少,有效降低了三峡、小浪底等重点水利工程的泥沙淤积量,有力维护了我国淡水安全与国土安全。


三是动植物生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第四次大熊猫数量调查显示,野外大熊猫数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2013年底的1864只,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现象好转。长白山林区野生东北虎数量达到36只,东北豹数量达到42只。贵州省特有的国家I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从工程实施前的约750只增加到约850只,黑叶猴从约730只增加到约950只,分别增长13%30%。普氏原羚在青海湖周边数量由1980年代的不足300只恢复到现在的近2000只,数量增加了6倍。珙桐、苏铁、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人与自然日趋和谐,为国家未来发展保存了生物基因和战略资源。


四是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林区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据国家林业局对9个省区37个重点森工企业及其下属79个林场的经济效益监测,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86311调整为2014年的432730(贵州林业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由1997年的89.69.90.5调整为2017年的381447。云南通过大力开发林下资源、推动森林旅游发展和二次创业、发展野生食用菌和核桃产业等多种举措,改变了独木支撑的林区经济格局,实现了林区经济转型。龙江森工集团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和北药开发为主的多种经营产业,2017年多种经营产值达355.8亿元,为1997年的6.7倍;森林旅游业综合产值由2010年不足15亿元产加到2017年的66亿元,增加4.4倍。)


五是林业职工就业呈现多元化,民生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国有林业职工年均工资由2000年的5178元提高到2017年的38058元,增长6.35倍。(四川工程实施单位国有职工2017年平均收入5.87万元,是19970.67万元的9倍。河南省国有林业职工年工资从1999年人均4805元提高到2016年的35672元,增长了7.4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97年的3103元提高到2017年的40701元,增长了12.12倍。)林业职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分流安置企业职工95.6万人,其中一次性安置68万人;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项保险补助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参保率分别为94%94%90%88%88%;教育、医疗卫生、公检法司等政策性社会性补助政策得到落实。


六是国有林区改革稳步推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断创新。20172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部剥离移交,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精简了管理机构和人员。甘肃省2010年全面完成省属森工企业、市属直辖的林业局、总场以及所辖林场的事业单位改革。新疆自治区天山西部林业局和阿尔泰山林业局、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甘肃省白龙江林管局等,都已由森工企业转为事业单位。


实践证明,天保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顺应天时、符合民意,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业,被许多地方赞誉为德政工程、农民的致富工程和林业的希望工程

 

新时代天然林资源保护发展与改革任务

 

天保工程是国家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是根治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性举措,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生态文明和林业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2014314日,在第五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要研究把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为做好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森工逐步走出了两危困境,森林得以休养生息,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双增长,使中国林业和森工产生了历史性转变。


(一)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制订出台天然林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天然林资源保护制度的根本立法,要加快制订《天然林保护条例》。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重要改革举措,制定出台《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切实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扩大到全国的顶层设计。三是及时制修订各类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对有关天然林资源保护的资金管理、森林管护、年度任务核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等办法以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时评估调整、补充完善。四是理顺天然林保护工程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二)全面科学地回答天保二期怎么样,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天保工程二期到2020年实施完成,离现在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国家为工程建设已投入3000多亿,有哪些成果,效果怎么样,全社会非常关心,全世界非常关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际,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环境的向往日益增长,我们务林人应当提交一份答卷。我们要通过效益监测、核查、巡视、考核等多种形式,集中整理发布天保二期工程综合效益报告,要有观点、有数据、有模式、有典型,有专家的论证,有第三方的独立考核,力求系统科学有说服力。要通过综合效益发布和总结天保工程实施20周年经验,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正确决策,大力宣传实施天保工程先进地区、先进单位、优秀人物的光荣事迹,大力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


(三)出台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天保新方案新规划,明确三期怎么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积极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宏观战略研究,科学谋划天然林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一是要着手研究草拟《2020-2035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方案》,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时研究提出天保二期工程到期后继续实施天保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高度重视天然林保护与经营利用之间的协调,切实保障老天保工程区和扩大后的新天保区之间政策的平衡性。二是着手编制《全国天然林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50年)》,研究建立全国天然林资源长期保护机制。


(四)充分发挥天然林资源保护在林业发展改革中的支撑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中的特殊作用,扎扎实实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基础性工作。一是积极督导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二是推进公益林与天然林资源管护统一要求、并轨管理。三是切实加强天然林抚育经营工作。加强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施工设计等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科学合理安排抚育间伐限额,重点解决好中幼龄林密度过大,枯损严重、生长受阻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效益。四是充分发挥天然林资源保护投入对增加林区就业的保障作用,坚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积极发展林区绿色生态产业,加快林区产业结构转型。


2020年,全面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任务目标,19.44亿亩天然乔木林得到全面保护,全面停止10.58亿亩国有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逐步实现8.86亿亩集体和个人天然林停伐。加强对10.22亿亩天然灌木林地、未成林封育地、疏林地的管护。天然林蓄积比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增加12亿立方米,达到135亿立方米。天保工程区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加强,职工收入明显提升。天然林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规范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基本完备。


2035年,按照《2020-0235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方案》规划。重要水源地、江河湖库周边的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具有重大保护价值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及生态多样性得到全面保护,天然林生态功能明显提升,构建坚实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国有天然林重点分布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林区。


2050年,按照《全国天然林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50年)》,以天然林为核心的森林生态系统布局更为合理、功能更加完备,我国林业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基本建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美丽家园,让我们伟大的祖国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科学合理持续的森林经营问题的研讨

 

1.中国能不能基本解决木材产品基本自给问题。

我国目前年消耗木材5亿多立方米,一半要靠进口,几乎占世界可能提供商品材的总量。2017年,我国进口木材1.08亿立方米,价值达199.86亿美元。进口木浆、废纸及纸板总量达4798.93万吨。木浆、纸品进口额达204.44亿美元。


我在第九次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就提出了《中国能否自己解决需要的木材》,当时被列为第0473号提案,认为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战略问题。


我认为主要还是靠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森林经营,保护、培育,合理科学利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是可能的。我国林业用地面积只有31046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27%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推荐文章

Baidu
sogou